一南一北,金地的两位旧将张华纲与赵汉忠,同时选择了地产基金作为自己的“新归宿”。比赵汉忠与张华纲更早,从SOHO(中国)离职的高级副总裁苏鑫,也已选择投身地产人民币基金领域。
房地产行业的人事震荡,似乎给了苦于寻找地产专业投资人才无门的社会游资以新的机会,毕竟在这个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房地产仍然是资金的主要去向之一。
新归宿
北京、上海两地相距1440公里,但这并不影响张华纲与赵汉忠这两位前金地“旧将”之间的默契,在先后告别金地之后,两个人同时选择了地产基金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新开始”。
“在原来金地的体系内,张总和赵总都是比较激进的风格,强调发展。”一位先于赵、张二人离职的前任金地高管提及他们之时,仍然“以总相称”。此时,张华纲正在北京寻找可供投资的房地产项目;而赵汉忠则在上海,与郭广昌、周新等上海滩的商界贤达一起,谋划用基金打造民企CBD的事宜。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张华纲在北京寻找适于投资的房地产项目,资金的初期募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规模在40亿元人民币上下。在离开金地之前,张华纲就颇为擅长基金运作,金地集团与荷兰ING的地产基金合作,便是在张华纲的积极斡旋之下促成。
赵汉忠的“民企CBD”则更为具象。那将是一家由赵汉忠、郭广昌、周新等16家上海世博会民企馆赞助商共同组建的合伙制公司,他们将共同出资谋划在中国各地开发建设属于民企的CBD。“9月份将在上海对外宣布此事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至于张华纲所募集资金的动向,这位知情人士并未多言。
这已经并非“先例”。在此之前,从SOHO(中国)离职的主管销售的副总裁苏鑫以及原来的“京城地产达人”张民耕,都已经开始专事地产人民币基金,苏鑫“掌舵”的高和投资在北京已经成功运作了多个项目,而张民耕则主要专注于三线城市的地产项目投资运作。
资金“盛”
“很多民间资金还是很希望能够投资到房地产行业当中的,但是,他们缺乏可以信任的渠道。”此前苏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何在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离职之后,地产基金通常会成为其创业主要方向的原因所在。这些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的经历与其供职于地产公司的人脉,都更容易让资金的所有者产生“信任”。
记者了解到,从赵汉忠与张华纲募集资金的情况来看,都没有花费太大的气力,均在4~5个月内完成初期资金的募集,其中张华纲的初期募集资金在40亿元上下,而赵汉忠的初期募集资金则在30亿~ 60亿元之间。
张华纲与赵汉忠的离职风波不过一月有余,即使加上前期准备,亦不超过一年。如此短时间之内便可募集如此规模的资金,无外乎试图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充裕的原因。颇为巧合的是,赵汉忠主政的星浩基金,其参与者郭广昌旗下的上海复地,目前已经将房地产的PE投资作为自身的一项主要业务。
“我所了解的,目前在运作的地产人民币基金,全国不止30家,其中真正募资成功的有十几家。真正能有房地产投向项目运作的,大概不超过5家。”曾供职于渣打银行的一位前任中国区高管,目前也正在从事类似的基金运作。
苏鑫则告诉记者,这类试图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既有一些来自于中小企业主,又有一些来自于机构的资金,这些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诉求很强,但是,他们属于行业外资金,对地产行业不甚精通,因此,合理的渠道和发起者是关键所在。
显然,张华纲、赵汉忠、苏鑫、张民耕这样的地产“老枪”们,恰恰符合资金的如是标准。
真与假
美国美林银行中国区直接投资部负责人蓬刚,仍像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地产人民币基金风起云涌的局面之时,他认为,以成熟基金的运营模式与标准考量,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
“一只基金,从独立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道德风险的控制等方面看,都应该是募集者、投资项目、基金运营的管理者合理分离的。但目前,国内有很多从事地产业务的人民币基金,都是开发商自己发起的,投向也是与这个开发商关联的房地产项目。这怎么能称之为基金呢?”蓬刚表示。
业界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之所以出现地产商热衷于发起成立人民币基金的局面,实际与宏观调控导致银行信贷与再融资两条途径全部收紧,地产商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相关,因此,有不少开发企业发起募集资金的真实目的,在于给自身项目变相输血融资。
一位不愿具名的央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人民币基金的运作,只要符合《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其他监管政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对于基金是否独立运作,是否禁止投向关联项目等,都没有具体的监管规定。
不过,包括在中国地产行业率先试水金融化运作的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在内的不少专业人士都认为,在目前中国投资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指望一家基金独立地找到合适的、优质的投资项目。而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企业发起的基金,则在项目寻找上独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