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 3月18日上午,首届亚洲智能卡展在香港大屿山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数据安全方案供应商握奇数据举办了主题为“基于交通的多行业应用融合”的研讨会,记者在线同时观看了会议视频直播。此次研讨会邀请新加坡电子支付门户与解决方案供应商NETS、广深铁路、苏州城市信息化建设有限公司、ITSC中心等,介绍了各自以交通为基础的各种多行业融合型应用。
地域间交通互联互通
交通方面,各个区域之间需要实现互联互通。例如现在香港和深圳两地要实现电子货币通用,有“一卡两地通”和“共享读卡器”两种方案,就要对现有系统进行一定改造,保证两地的技术标准是统一或者兼容的。握奇数据产品经理宋杰说:“握奇数据在交通领域推出了多种支付技术和产品,帮助全球多个城市提供城市通卡系统,在交通支付的互联互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广深铁路电算技术研究所的李立平先生以广深铁路实施的城际铁路“公交化”为例,对铁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作了分析展望。他表示,广深铁路的电子客票系统还可以实现铁路两端城市内系统的连接,兼容铁路沿线的城市通卡系统,例如“羊城通”、“八达通”、“深圳通”,甚至“粤通卡”等,这对今后两岸四地加强经济交流将有重要推动作用。
另外,要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问题,仅靠扩大收费站规模、增加收费车道以缩短排队长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提高道路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电子手段,其中,使车辆不需要停车就可以缴付通行费的ETC收费系统备受青睐。ITSC中心的杨蕴经理说:“目前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都非常明确,从2010年开始要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同时作为节能减排的措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
宋杰也表示,从1996年至今,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相继开通了600多条ETC车道。握奇的ETC“一揽子”方案Quipass采用集成芯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多应用融合推动一卡多用
如今,刷卡乘车成为发展趋势,同时刷卡也正在向更广的领域拓展,例如刷卡在便利店消费、领取社保、购买风景区门票等。苏州市城市信息化建设公司的周忠民在介绍“苏州通”项目时说,该项目第一次在中国国内脱离了单纯的“交通一卡通”概念,实现了真正的“城市一卡通”,应用领域从单纯的公交行业拓展到出租、消费、时尚生活、文化旅游、休闲餐饮、健身娱乐、身份证、公共事业等领域,是“一卡多用”的典型案例。
伴随多应用融合的是多种支付手段的出现,其中以手机支付最受人们欢迎。握奇产品经理董敏介绍了握奇手机支付技术SIMpass。通过SIMpass,人们持有一部手机即可完成通信、交通、消费、网上交易等功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