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外企业的维护等措施,促进”即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扩大我国农产品入口。要从根本上提高入口农产品质量和平安卫生水平。加强对国际农产品产需情况及绿色认证规范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立与进口国的双边或多边磋商机制,为扩大农产品入口发明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
国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异常动摇。8月CPI同比涨3.5%创22个月以来新高,受国际市场和国内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其中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的贡献”占70%这引发了各界对粮食平安和政策调整等方面的诸多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年是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最艰巨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那么,这历史交替的关键时期以及“十二五”期间,国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将如何完善,维护政策体系又将如何建立?相关专家普遍认为,从目前阶段开始就应把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放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局中考量;放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统筹部署。而且这一思路应贯穿整个“十二五”时期。
十一五”农业产业支持维护政策效果显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农村经济结构不时优化。从2003年开始,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2009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5.308亿吨。2010年“十一五”规划完成之年,规划原定粮食总产量5亿吨指标已提前实现。
调动了地方财政和广大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十一五”期间。农业支持维护政策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中央补贴政策带动和引导下,农民、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同时保证了国家粮食平安。
利用贸易救济措施,同时。缓解了国外产品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为国内产业发展发明了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有待健全与完善的支持维护体系
虽然我国农业支持维护政策不时加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综合室主任郭建军认为。但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国农业支持维护水平还很低,支持维护机制还有待完善。
国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约占农业增加值的15%而按同口径计算,一是农业国内支持总量缺乏。目前。发达国家一般为30%至50%即使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在20%以上。而政策性农业平安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平安手段;同时农产品价格维护政策不健全,使有些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国际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全面加大。随着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内市场价格受到冲击的压力日益加大。
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的政策手段和空间有限,三是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和准入度高。重要农产品关税维护功能偏低。
需要设置相应的政策,四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农业支持维护政策体系。实现农业支持维护的目标。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农业支持维护体系。目前,国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政策补贴规范和补贴规模不到位,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社会化服务等政策缺位,呈现了政策“短腿”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支持维护政策的重点
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针对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矛盾。必需从制度、机制、政策和具体措施着手,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增加国内农业支持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郭建军提出,建立我国农业产业支持维护政策框架体系,需要从“支持、维护、调控、促进”四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在现有水平上逐年增加。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田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即进一步加大国内农业支持总量。坚持农业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增加草原生态弥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建立农业平安与灾害救助相结合的自然灾害补助。继续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强运用财政信贷担保与贴息、补助、税收、担保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业。
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对农业的现实进行维护,维护”即通过关税、进出口管理、贸易救济等手段。也包括在贸易谈判中对目前有限的政策调控空间给予维护。新一轮世贸组织谈判中,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进口关税结构和水平,适当调整敏感性农产品的进口关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进口管理方法,研究通过相关手段调控大宗农产品进口的方法,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性管理体制。同时,调控”即对农产品进出口进行宏观调控。要打破农产品进出口管理、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国际与国内流通管理等相互割裂的体制。要在世贸组织允许的框架内,合理制定有效的关税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外农产品进口对国内农产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