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利用现有的Internet网络资源, EPCRFID技术是以网络为支撑的大系统。另一方面可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出实物互联网。如图3所示为基于EPCRFID物联网系统。这个由RFID电子标签、识别设备、Savant服务器、Internet0NS服务器、EPC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中,识别设备读出的EPC码只是一个指针,由这个指针从Internet找到相应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物品信息,交给Savant软件系统处置和管理。由于在每个物品的标签上只有一个EPC码,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PC匹配的其它信息,这就需要用*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Savant将EPC码传给**指示Savant一个保管着产品文件的EPC信息服务器中查找,Savant可以对其进行处理,还可以与EPC信息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交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两位教授提出。顾客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贸易物流、生产制造等领域对供应链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物品标识和识别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对称,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物流效率。
以射频识别技术(REID为基础,对所有的货品或物品赋予其唯一的编号方案,来进行唯一的标识。这一标识方案采用数字编码,并且通过实物互联网来实现对物品信息的进一步查询。这一技术设想催生了EPC产品电子代码)和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即利用数字编码,通过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规范体系,借助于低价位的电子标签,经由互联网来实现物品信息的追踪和即时交换处置,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互换,并用于生产和物流决策。
2EPCRFID物品识别的基本模型
EPCRFID物品识别功能的实现主要由EPC编码规范、RFID电子标签、识读器、Savant网络、对象名解析服务以及EPC信息服务系统等六方面组成。
这样EPC就成了一个网络指针, 1EPC编码。EPC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贮存在EPC编码中的信息包括嵌入信息(EmbeddedInformatiON和参考信息(InformationRefer嵌入信息可以包括货品重量、尺寸、有效期、目的地等。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当前的信息资源来存储数据。拥有最小的信息量。参考信息其实是有关物品属性的网络信息。
可以远距离的扫描, 2RFID电子标签。由天线、集成电路、连接集成电路与天线的局部、天线所在底层四部分构成。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EPC码。RFID电子标签有主动型、主动型和半主动型三种类型。主动和半主动标签在追踪高价值商品时非常有用。但这种标签每个利息也较高。主动标签相对廉价,正在被积极地研究和推广。
近距离读取主动标签中的信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电感式耦合。标签利用这个磁场发送电磁波给识读器。这些返回的电磁波被转换为数据信息, 3识读器。使用多种方式与标签交互信息。即标签的EPC编码。识读器读取信息的距离取决于识读器的能量和使用的频率。通常来讲,高频率的标签有更大的读取距离。一个典型的低频标签必须在一英尺内读取,而一个UHF标签可以在3.056.10rn距离内被读取。
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 4Savant系统。每件产品都加上RFID电子标签之后。识读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EPC码。为了网上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Auto-ID中心开发了一种名叫Savant软件系统,一个树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简化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如图1所示。可以装置在商店、外地配送中心、区域甚至全国数据中心中,主要任务是数据校对、识读器协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
EPC码就传递给Savant系统, 5对象名解析服务系统(0NS通过将EPC码与相应物品信息进行匹配来查找有关实物的参考信息。比方:当一个识读器读取到EPC标签的信息时。然后再在局域网或因特网上利用*找到这个产品信息所存储的位置。由*给Savant系统指明了存储这个产品的有关信息的服务器,并将这个文件中的关于这个产品的信息传送过来。
有关产品信息的文件存储在EPC信息服务器中。这些服务器往往由生产厂家来维护。所有产品信息将用一种新型的规范计算机语言—物理标志语言(PML书写, 6EPC信息服务。物联网中。PML基于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可扩展标识语言(ⅪL发展而来的PML文件将被存储在EPC信息服务器上,为其它计算机提供他需要的文件。
将信息传送给Savant系统, 7EPC码的识读流程。解读器读取一个EPC码。并通过*获取与当前所探测到远程EPC信息服务器的地址,尔后Savant向远程的EPC信息服务器发送读取PML数据的请求,EPC信息服务器返回给savant所请求的PML数据,再由Savant处置新读取的EPC码的内容。
3基于EPCRFID物联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