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乡、融入外乡、理解外乡才是贸易的先行。杨校生最后指出, 贸易交流要从文化交流开始。中国的风电市场是发展的市场,国外设备制造企业应该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潮,快速变化、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中国风电产业取得翻天覆变化的这五年里, 探究外资风机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风电设备市场内外资份额比重也出现了大逆转。有统计显示,2004-2009年,国外品牌风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75%下降到13%而国产品牌则从25%上升到87%
外乡制造商拉低行业平均价似乎是始作俑者。而在中国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集团总工程师杨校生看来,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以及产品不能适应中国外乡国情才是面前真相。
内资品牌以服务换质量
外资企业处于占据我国风电设备市场70%以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家对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政策扶持以及国内企业不时技术创新, 国风电市场发展初期。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并不时刷新市场竞争格局。
外资风电设备价格高质量好”一直是业内的普遍共识。目前, 事实上。风机的设计寿命一般要求在20年以上,就我国风电电价水平和投资利息而言,开发商至少需要八九年才干收回投资。由设备质量引起的运行故障等问题成为开发商投资收益的最大威胁。因此,质量问题尤为关键,较之内资品牌,外资品牌的风机一直备受各大开发商的青睐。
一些国内风电开发商更倾向于推销国产风机。外资设备质量是不错, 但最近几年。但现在性价比已经比前几年有所下降。杨校生告诉记者。
最为看重的指标是度电成本”综合了风机的技术、价格、服务等各种因素。但由于外资企业产品的度电成本偏高, 目前国内风电开发商在评标时。很难在竞标时胜出。
那就是国外设备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 其实价格之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由服务维修不及时或者故障部件更换不及时所造成的停机会带来巨大的发电损失。杨校生同时指出,很多人对华锐风电的风机质量比较担忧,但实际上该公司的风机运行效率可达到97%以上,所以说优质快速的服务可以弥补短时间内设备质量的缺乏。
开发商向外方报修后, 据了解。有的外资制造商两个月也派不出维修人员,零部件也无法及时运到而国内企业通常第二天就能赶到甚至连夜检修,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国内风电机组的运行水平。
外资品牌对中国风电发展速度估计缺乏
不能跟上中国风电市场迅速变化的步伐也是导致国外品牌风机市场份额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售后服务上的劣势。
机组大型化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风力发电市场的日趋幼稚。而且在低温型、防风沙、防台风等特殊要求方面,外乡风机企业比较适应国情,外资企业则做得不够到位。
华能新能源就提出, 早在2006年。希望加大在Ⅲ类风场使用的风机的叶片。但许多国外制造商认为在中低风速带,小型风机更为适合。当时的主流产品基本都定位在1兆瓦以下。杨校生补充说。
国内企业显然有着极强的应变能力。据介绍,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仅通过一年多时间就将风机的叶片从77米加长到82米,进而延长到88米,使发电量增加了10%~15%值得一提的目前国内主流的风机规格在1兆瓦以上,2008年能够量产1~1.5兆瓦风机的国内主流制造商有十多家,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还是零。
不是外资制造商不具备生产大型机组和特殊机型的能力, 杨校生强调说。而是决策层比较激进。很多国外制造商对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估计缺乏,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设定其目标市场占有率,进而决定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但中国的风电发展速度也许是预计的10倍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