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 百年罕见,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严重衰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纺织工业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根据目前的各种统计数据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对当前中 国纺织工业发展态势作以下判断。
外部需求萎缩致使中国纺织工业增长速度下降,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利润明 显减少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速显著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的增速均跌至近10 年来的最低。二00九年外需市场将进一步萎缩,出口形势更加严峻。二月份,中国出口六百四十九亿美元,同比下降百分之二十五点七,进口约六百亿美元,下降 百分之二十四点一,贸易顺差不足五十亿美元,远远低于上个月的近四百亿美元。2009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19.03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大 降14.54。其中,服装累计出口146.17亿美元,同比下滑11。而以单月数据来看,2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66.75亿美元,环比减少 85.56亿美元,降幅56.17,同比大幅下降36.25亿美元,同比下降35.19。服装类商品2月出口额为41.12亿美元,月度环比下滑幅度达6 成。数据再度显示出我国外贸在进入2009年1-2月份后的大幅收缩,降幅之大为近十年以来未有,若考虑到去年二月份的春节因素,中国出口形势恶化可谓继 续加重。对于海关公布的“严峻”出口数字,不少市 场分析人士均表示出乎意料:有分析指出,欧美经济恶化对中国影响超出预期,也有认为冲击才刚刚开始,预计政府还会继续出台稳定外贸的政策。造成这 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大幅下降。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均因需求锐减而显著放 缓,而且,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的放缓程度就越严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基本如此。
纺织工业是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利用外部资源最集中的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首受其害。出口形势急剧恶化,纺织品服装出口2009年连续 两个月“双降”,同样给出口企业敲响警钟,也彻底打碎了部分业者对退税政策效果的乐观预期。这是金融危机加速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表现之一。纺织工业是重 要的民生产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出口仍有优势。2月纺织服装出口的状况与刚结束的第十九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情况相 符。华交会组委会的数据显示,到会境外客商达18229人,比上届下降5.37。从成交额上看,本届华交会出口总成交为22.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 39.06。其中,纺织服装类成交12.45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2.47;轻工工艺类成交8.9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43.67。其他类商品成交 9786万美元,比上届下降59.13。海关方面表示,因近期国家连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所以今年其中部分产品出口跌幅相对总体出口跌幅较 小。这说明,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同时,国家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对出口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的效果也已经初步显现。
国 内市场是中国纺织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2008年四季度以来,反映内需的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速相对稳健,内 需相对比较正常,而随着国家各项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内需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对中国纺织业增长的贡献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比重 已由二000年的六成七提高到目前的七成七。中国纺织行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早的一个行业。春节过后,化纤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反弹,如果这一利好形势能延续 到四月份,化纤行业就有望走出谷底;家纺行业今年以来无论内销还是外销,市场都呈上升趋势。因此,化纤设备、喷气织机市场销售也会随之回暖。另外,随着国 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风力发电等投入的加大,用于这些领域的革基布、玻璃纤维面料等需求也不断增长,相关的纺织设备销售也将逆势而上。从衣着类消费来看,尽管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 已从二000年的七点五公斤增长到目前的十五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纤维消费量三十公斤到四十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家用纺织品来看,随着新居数量 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每户平均都有十公斤到二十公斤的家纺消费量。尤其在中国广大农村,目前纺织服装消费量依然还很低。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内需 市场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而随着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预计今后三年产业用纺织品会以更快速度发展。
东部地区受冲击较大,纺织工业投资重心加快向中西部投资转移
这场危机对我国各地区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 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外向型产业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而以内需纺织产业为主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小。还有一些地区,纺织开发建 设热潮不减,经济发展逆势上扬。
一是各地区工业均保持增长态势,但绝大多数地区增幅下降。各地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除了青海、 天津、陕西、新疆之外,其余27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工业增长幅度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二是工业、投资和进出口增长表现出“东慢西快”特征,其 中,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2008年,东部地区工业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 地区对外贸易增长下滑较大,而西部地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增长均居三大地区之首;自2007年11月起,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呈现了逐渐下降的态 势,除了行业结构性调整已显成效之外,也反映出市场形势发生了景气度的转变,企业主动收缩了投资战线,以应对需求下滑的挑战。据统计,2008年,我国 500万元以上的纺织项目累计实现投资总额2724.3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75,增速较上年大幅下滑了18.99个百分点。全行业新开工项目 6047个,较上年减少7.86。从不同地区来看,尽管东中西部的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减缓,但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调整步伐仍 在不断加快。据统计,2008年,东部地区纺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了3.62,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达27.05和28.43。东部地 区占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降低,从上年的66.56下降到了60.10,而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重相应提高了6.4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回落带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作为传统纺织增长重心,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外向型纺织经济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对增长速 度的贡献减弱;而国际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投资重心的转移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纺织企业总体 经营状况不佳,但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根本改变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企业景气指数在迅 速下滑,达到自200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也随之下降,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下降预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2008年10月份之后,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恶化。市场需求萎缩和难以预期的危机走向严重挫伤了企业信心: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受到抑制,不少企业不敢或不 愿继续扩大再生产,部分企业家甚至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意志,企业行为趋向短期化、投机化,一些纺织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倒闭。这种状况在纺织民营企 业和中小企业中更为突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抑制了外需,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纺织工业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严重受挫,但从中国 与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看,支持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从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看,纺织工业企业运营状况出现了一 定的好转、回暖的迹象。部分企业的新接订单有所增长。从现有数据和国家不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来看,纺织企业生产出现了局部反弹,但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能否 根本好转还有赖于出口的恢复和内需的扩大。在本次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将民生与支柱产业并提,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就业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点。保 就业,就要保企业。我国从民生的角度看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工业是我国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关系到大约2500万产业 工人的就业,间接影响到1亿农民的生计。通过给予优惠政策进行扶植,产业自身也不再自认为是“夕阳产业”,也让更多纺织企业有信心,从而鼓励产业升级转变 发展思路。
世界实体经济所受冲击不断加深,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外部环境严峻
虽然此次危机发端于金融领域,但从危机演化的趋势来看,世界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主要工业国实体经济的调整远未结束。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衰 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资产价格的波动使投资者迷失了方向。同时,迫于日益加剧的国内就业压力以及政府援助计划支出的要求,美国、法国 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出了明确的保护主义信号;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国家的贸易政策也出现了收紧的动向。尽管欧盟、西方7国等组织近日频繁接触,协调 成员国的立场,并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利己主义仍然呈泛滥之势。面对危机催生的贸易保护主义,世贸组织显得束手无 策,暴露出了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也使FTA等双边或区域性制度安排的实用性日益凸显。
在这一轮 贸易保护主义动向中,“中国制造”仍将成为主要牺牲品。今年以来,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对中国纺织出口产品发起了前所未有、高度密集的贸易救济措施。同 时,我国出口刺激和拉动产业的政策一再为美国等国家所指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纺织出口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一些进口商甚至以“出口退税提高”为借口 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施压,要求降低价格,致使纺织出口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我们有三分之二(规模以下)的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比较大,有900多万 就业人员,因为他们在给规模以上的企业加工,规模以上的企业市场受到影响以后,首先影响的就是这部分加工的企业。由于行业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增大,远远超过 了行业的承受能力,致使行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甚至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现的利润萎缩局面。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1042.25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8.76个百分点;利润率为3.4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14。从分行业来看,大多数子行 业利润增长均表现为不同水平的下滑,其中化纤、纺机等行业甚至呈现利润负增长。2008年1~11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34.02亿元,同比下降了 74.89,而纺机行业实现利润16.33亿元,同比下降40.56。海关3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2月当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 66.86亿美元,较上个月减少85.45亿美元,增幅-82.96,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6.14亿美元,同比增速-35.09。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 制品单月出口25.73亿美元,同比下降32.29;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41.13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6.55,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跌 24.15个百分点。
政府经济刺激政策作用初步显现,但尚需出台后续政策应对日趋加深的危机影响
总体来看,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及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将促进纺织市场信心一定程度的恢复,缓解纺织企业的资金 困难,并使相关行业的企业获得税收等方面的实惠。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出口无疑将得益于这些政策的落实。纺织行业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2009年纺织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当前纺织工业正值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企业应积极开展机制创新、体制创新 和模式创新,有效促进纺织行业的整体提升和全面振兴。纺织行业现在迫切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搞好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练好内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二 是从三方面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因地制宜,搞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力量,重点支持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对产业拉动 有示范作用的骨干企业;因势利导,有序推进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纺织行业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很久以来,广大中小纺织企业缺少长期固定贷款,只好把短 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风险很大。目前应为纺织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要集中有限资源,切实支持一批综合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对于纺 织行业整体提升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有序进行,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政府搭台、行业指导、规划和规范的力度。只有这样,纺织工业今天的 调整才能与由大变强的未来愿景实现对接。纺织行业要振兴,就必须积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在逆境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 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从14提高到15,这是这次规划中惟一明确的具体优惠措施。市场对1的上调普遍反映是不解渴、力度不够,不 能切实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提高出口退税是短期救急而不是长久之计。严峻的外贸形势使我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5次提高了纺 织出口退税率。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压力,大大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但中国纺织出口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在于外部环境,进出口要出现反转,前 提是要经济出现复苏。尽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断有减税和其他刺激措施出台,但全球需求复苏,现在看来还遥不可及,而且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一轮贸 易保护主义正从发达国家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直到全球消费者重新投入消费之前,很难指望我国纺织出口恢复增长,今年纺织出口增速能维持在-10之内应该是比 较乐观的预期了。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期望不仅仅是在短期内为纺织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而是立足长远。
通 过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和推进产业升级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有2/3的棉纺企业基本上处 于亏损状态,平均利润率只有0.18,1/3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大约308.7亿元,占整个棉纺行业实现利润的97.4,这说明,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发展 越来越好,而落后企业的效益越来越差。当多数企业做大路货产品,单纯竞争纯棉纱线市场时,附加值高的功能性、高技术、差别化纤维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009年,强调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重点扶持和引导纺织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强调要注重研发、提升品牌和科技含量。这些治本之策都旨在推动行业 企业进一步加快调结构、上水平的步伐。伴随着行业调整步伐的加快,更多的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行业将更加优化。强调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通过技术改造 提升企业和推进产业升级,是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点之一,也是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大多生产的是中低档、薄利润的产品,且同 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要实现产品创新,就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现在国家大力支持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必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纺织企业一方面要 加快淘汰科技含量低、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新品开发的力度,尽量缩短新品的研发时间,将新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从而有效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 势。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危机中无所思、无所为。要勇于创新突破,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在严峻挑战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面对美国出口市场需求下滑,要及 时调整市场战略,拓展日本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但从政策力度和范围来看,现行的危机应对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的覆盖面有待拓宽。二是着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扩大纺织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纺织产业升级。三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周期处于下降 通道时,各种经济问题和矛盾集中出现,政策操作应避免急功近利,特别是要防止过度行政干预、利益集团寻租行为和执法部门的自由裁量所导致的体制环境恶化, 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纺织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中国仍处在加速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争取到 2020年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纺织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当前纺织工业 发展遇到的困难,也与我国一度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增加纺织企业负担的政策有关,这些政策的迭加作用使纺织企业竞争力受到了影响。金融危机爆发促 使世界各国反思经济增长的方式与结构升级的路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去工业化”发展后,开始意识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金融 危机同样会影响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赋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更科学的含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丰富的人口大国来说,迄今为止,工业化道路远未走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生产仍将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传统的劳动密集 型产业仍是保持我国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和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是我国应长期发展的产业;产业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 此,应在坚持自主创新、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方向的前提下,将建立层次丰富、结构完整的纺织强国工业体系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长期任务。
总之,尽管中国纺织工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但中国的纺织内需市场潜力也大、金融体系相对独立、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较强、产品 性能-价格比仍具优势,这些条件都将有助于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破坏性。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走出危机的中国纺 织工业必将显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争取到2020年能够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