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了生死抉择的关键时期,总之。究竟是政策继续蒙羞,还是房价实质性回落?这是一场演绎了近十年的乏味而令人绝望的征服,总是说,如果,如果,但是很多的如果是否会付诸行动,谁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提出了加大保证房建设、要求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乡村实施限购等五条措施,基本打消了市场对未来房地产政策走向的猜想。
这次出台政策的原因并非由于房地产市场呈现了全面回暖,不同于今年1月“国八条”出台时整个房地产市场整体过热的情况。而是由于外界对政策的诸多猜测和误读可能对市场造成误导。上半年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整个房地产市场失去了过去三年来的牛气,无论是价格,还是交易,都步入了半死不活的盘整期,开发商的资金面在偏紧的货币政策下已经捉襟见肘,各地住房的库存逐步攀升,局部一线乡村的降价苗头已经呈现。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房价终于呈现了下降的曙光。
二季度以来,然而。一些投行和机构不时渲染中国经济可能陷入滞涨或者硬着陆危险的言论甚嚣尘上。如果中国经济真的有硬着陆的风险,那管理层不可能冒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而去对付通胀和房地产泡沫,下半年政策松动的可能极大,而政策一旦松动,房地产业会成为最早的受惠者。而6月份,房地产销售额环比暴涨42%就是对未来政策很可能松动的猜测和判断。
硬着陆、滞涨的说法在逻辑上并不存在经济增长高于9%情况下,好在日前统计局的数字透露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谈硬着陆,谈滞涨不只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更和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不符。中国在治理通胀的问题上曾经有两次硬着陆的经历: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年通胀几近20%主管经济的姚依林用两年的时间,将通胀摁到3%以下,但经济增长也从10%掉到4%左右;还有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胀高达24%左右,朱镕基用两年的时间摁到0%以下,而经济增长也掉了3个多百分点。而从目前整个经济的表示看,经济大幅滑落的可能性不大,对硬着陆并不需要有过多担忧。
市场人士对政策有可能出现松动仍然给予了很大的期待。所以,但即便如此。这次国务院出台的五条举措,无疑是向市场喊话,标明调控房价的决心和态度,这无疑给那些依旧坚持不降低,期待政策翻转的开发商泼了一盆冰水。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五条”释放出的信号是明明白白的期待政策放松的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从目前管理层最头疼的物价和房价的走势看,下半年都不是很乐观。6月份CPI创了新高之后,通胀预期更为强烈,物价很难很快回落,另外,推动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包括食品价格、输入性通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国内人力利息等,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特别是由于上半年通过约谈等行政手段,压制了一些正常的涨价需求,一些物品存在补涨的要求,这个时候轻易判断“拐点”会闹和去年一样的笑话。而房价在负利率和通胀预期的支撑下,也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迹象。
宏观政策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延续性。中国经济最大的两大风险,增长无忧、通胀压力依旧处于危险区域的情况下。依然是通胀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治理通胀和房地产价格泡沫依旧是未来政策的首要任务,而上半年9.6%增长事实上也给管理层下决心治理通胀和房价泡沫足够的底气。所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新的五条措施的用意是剩勇追寇,以兑现温总理“任期内让房价回到合理水平”庄严许诺,就时机和机遇而言,今年无疑是最好的时候。
房价的走向其实并不取决于出台多少政策,经历这么多年的调控之后。而是多少政策真正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保证性住房,今年的1000万套,完成400万套应该问题不大,然而,令人担忧的仍然没有一个好的融资方案,明年保证房建设最大问题仍然是资金缺口如何解决。至于对二三线限购之后,倒无多大必要。二三线城市,除了鄂尔多斯这些特殊的地区之外,房价的基本走势依然是看一线城市,擒贼先擒王,控制了一线乡村,二线乡村在缺乏概念和投资价值的情况下,很难扰乱整个房地产的格局,而且,一旦限购城市过多,监管的难度自然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