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行业资讯  > 正文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系列述评之一

时间:2010-07-29  浏览次数:52247
本文摘要: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系列述评之一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已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发布。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辟'十一五'规划系列评论专栏,从产业形势、思路与目标、核心产业(集成电路与软件、元器件等)、新型产业群(数字视听、无线宽带等)、产业园区、信息化、产业政策等7个方面连续发表7篇评论员文章,同时用配套专版的形式向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与信息,敬请关注。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日前由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发改委正式联合发布,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信息产业强国战略的重要起步期。准确认识和把握“十一五”信息产业特点,客观分析“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制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均基于对“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十一五”全球信息产业发展出现新特点,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经过“十五”的调整,全球信息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社会渗透、带动作用的日趋增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信息产业,尤其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将信息产业作为实现本国经济腾飞,以及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采取措施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以期占领制高点,争取主动权。 

未来几年,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和渗透进程将加快。集成电路、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核心技术水平将再上新台阶。集成电路将向微型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在纳米水平下进行加工、集成的芯片系统将成为主流产品,新的器件、材料将不断涌现;软件的平台网络化、方法对象化、系统结构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生产工厂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新型元器件将向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将逐步成为显示器件的主流产品;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数字电视网络及相关产品将不断升级演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深入与扩大,与其他领域技术间结合将更加紧密,衍生出更多的业态和产品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一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新机遇,成长空间更为广阔。 

“十一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宏观环境。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和全球信息产业普遍向好,国内产业大环境比较有利。国家“十一五”规划、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及其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都将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十一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几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大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国内市场空间。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信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 

“十一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未来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数字电视、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和走向产业化,必将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也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软件及相关服务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等的加快发展,将成为推动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新兴力量。 

“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关键。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垂直整合力度,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掌控,不断巩固竞争优势。 

未来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之争”。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信息产业后发国家正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凭借资源、成本等优势,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使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升。此外,由于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使投资项目的资金、技术门槛大大提高,利用外资的风险和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大。 


未来几年,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将面对更多挑战。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汇率波动等,将给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增加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将面临高端知识产权和低端反倾销的两头重压,以及“走出去”后在管理、人才等方面的考验,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新的发展形势为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这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握时势,科学应对,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产业必将迈好“由大到强”转变的第一步,为实现信息产业强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把握产业形势 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 

国际: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分工格局,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新分工体系开始形成 

一方面,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向混合分工转变,由产业分工向产品工序分工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球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相结合的混合分工转变的步伐,而且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分工向产品工序分工的转变。同一产品的生产依不同的工序和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从产品生产的产业链角度来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有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如高科技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它的知识技术密集环节(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的不同产业链环节,其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也不同,全球的生产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上进行生产。 

在新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不仅表现为产业层次的高度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的递进,而且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产业边界在弱化,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的作用在提升。具体表现为: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的转移;在生产环节中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 

另一方面,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传统的递次转移的特征正在消失。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经历由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内地的转移模式,但目前这种递次转移的模式正在改变,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正在从美国、欧洲直接向中国及东南亚国家转移,并以直接投资为主,这主要是由电子信息产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高新技术产品周期性特征决定了新产品进入成熟期后,必须尽快降低成本,而中国目前是全球综合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同时,中国庞大的、高速成长的市场规模和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回收成本的要求,它决定了只有在中国投资才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为国际产业转移在生产工艺制造、投融资环境、人才积累、制度积累等方面创造了条件,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的直接转移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空间集聚效应更加突出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低、规模经济明显、技术外溢效应强的特点,因此在空间分工格局上呈现出产业的高度集群化。 

从整个产业来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如美国的硅谷、北卡三角、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墨西哥的Guadalajara电子业基地、Tijuana视听产业基地和欧洲英国的剑桥工业园、苏格兰工业园、德国慕尼黑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工业园及北欧洲瑞典的Kista工业园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走廊、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基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计算机及集成电路产业代工基地等。这些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技术演进愈来愈快 

当前,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集成电路技术已进入纳米级制造和片上系统时代,计算机技术继续向高性能方向发展,音视频技术继续向数字化、高集成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全球电信业转型步伐加快,技术业务创新更趋活跃,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IP化及多媒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蜂窝移动通信在相当长时期仍将是无线移动通信的主导产业,WiMAX作为现阶段3G的补充也将得到应用和发展;手机电视、IPTV快速发展,已成为实现三网融合的重要领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信业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网络、技术、业务的融合发展,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对我们判断形势、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技术相互渗透促进了产品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潮流正在迅猛冲击和变革模拟领域,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业务上相互渗透、汇合,技术上相互吸收、移植的现象,发展了一大批集合性产品和业务。在通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全面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开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组合音响也在向数字化、多声道环绕声以及小型、微型化方向发展,人们正迎来数字音视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化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产业的结合,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间相互融合,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个人计算机、传真机、手机大量进入家庭,导致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边界趋于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计算机、通信逐步融为一体。 

国内:调整转型进入新阶段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央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各行各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产业提供服务支撑的方式、手段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整个“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同时,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要求信息产业必须加快自身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建设,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技术升级加速产业调整 

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特点日益突出,我国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与全球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专利、标准和品牌成为各国争夺竞争优势的制高点;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跨国投资和并购活动往往影响到全球;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但针对我国产业的贸易摩擦和知识产权纠纷也在增多;电信技术、业务创新和行业转型成为新的潮流,国外电信公司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和企业重组,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随着WTO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加快,技术融合不断加深,产品界限日趋模糊。数字化促进了音视频、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了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和新业务。三网融合使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融合在统一的网络框架之下。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门类。手机、个人电脑大量进入家庭,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边界趋于模糊。信息服务新业务不断涌现。绿色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无害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些都将促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行业发展中伴随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三是软件产业规模偏小,软件硬件比例失调,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四是运营业技术业务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非话音业务比重较低,农村通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五是电信市场竞争结构失衡,通信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监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产业竞争呈现新的格局和特点,一是跨国公司为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包括业务融合、全球市场重新布局、开展跨国公司间的并购等,对我国企业构成新的挑战。二是外资企业加大与本土企业在低端市场的竞争,不仅更加注重低端产品的开发,也增加了对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的营销投入,市场和产品的竞争领域日益扩大。三是元器件升级带动整机行业竞争加剧,Intel与AMD加大对芯片市场的争夺,影响国内计算机企业的竞争格局;跨国公司凭借完整的液晶面板产业链优势继续对国内整机和器件企业形成压力。四是网络服务商和渠道商介入制造领域,强化了业务融合的优势;部分代工企业凭借强大的加工能力发展自主品牌的整机产品,也对国内企业构成新的竞争。五是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地区日益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日趋显露,对我国产业竞争优势构成挑战。 

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国际市场份额快速增大,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发达国家采取反倾销、技术壁垒、收取高额专利费等措施来打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欧盟在实施WEEE和RoHS指令后,又将推出EUP(Energy-Using Products)标准,对进口电子产品规定明确的能耗要求。此外,欧盟正在酝酿出台“劳工标准”,并将此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协调挂钩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69037586
售后咨询热线
18069037586